繁峙十景位于山西省忻州市繁峙縣境內。分別為筆峰拱秀、圭峰古柏、崖山疊翠、臺背冰巖、三泉涌洌、囪城現影、孤山晚照、峨嶺秋紅、滹沱落石、峪口晴嵐。
地點在繁峙縣城南面十里以外的“凈明”山麓。其狀:三峰并立,不偏不倚,形似古“筆架”,全意是“筆峰”居于中,眾山環立兩側以“拱”其“秀”。拱是兩頭合攏或環繞的意思。
在今巖頭鄉安頭村離村一里多地的東北坡上。其間,有一座據說始建于唐,明代又重修過的“圭峰寺”。寺外有一片柏林約幾百畝?!肮虐亍避|干別致,形似“扭紋”(好像用手擰過似的)。遠近游人都以其形態獨特而稱奇。傳說寺內老僧曾令小和尚埋聚寶盆于一株幼樹下,當時為了在應付官府搜查寶物的人走了以后便于識別,就把埋的那棵樹擰了一個標記。結果,一夜之間,所有的樹都變成了有“扭紋”的?!熬蹖毰琛睆拇艘簿驮僬也坏搅?。而圭峰“古柏”的“扭紋”形態,一直傳到現在也不變。
在巖頭東北的“秘魔崖”上。懸崖陡峭,石巒“疊”積,崖壁之中,有一石縫,清泉從石縫頂端均勻地下滴,其聲淙淙,其色瑩瑩。無寒無署,無夜無晝。碧水“翠”山一幅天然畫稿。
在“五臺山”的北臺背壑。因山高“崖”深,積“冰”在酷熱的“三伏”也不消融。久有“萬年冰”之稱。
在大營東南三里以外的蘑菇川前。地下水經此因遇“鋪山石”而涌出地面。大泉有“三”,形似品字,又稱“品字泉”。周圍小泉密布,水草豐滿,清泉綠地,堪稱勝景?,F已修成“七、一”防滲渠道,可供灌溉。
在大營以北,齊城以西的開闊地帶,久稱“鹵城灘”。相傳這里是漢和北魏時鹵城縣故址。城毀多年,但過去在霧雨茫茫時,??梢酝姵情w樓臺的幻影。所謂“鹵城現影”是也。
據繁峙縣舊志載:“魏書靈徵志,延興四年五月,雁門崎城有聲如雷,自上引十余聲,聲止地震。又說:“名勝志云,繁峙縣東百里有鹵城,周圍三百一十步。正東及西南、東北呈見樓堞。門內似有人馬,見則多雨。人在西則見,在東則不見。遠則分明,近則隱沒。近東五里有齊城,其隱見亦同。今不復見,見則兇”。據此,故城是否毀于這次地震,還是另遷別地,則無文字可證。但“現影”之說,則很清楚并流傳已久。正如清道光十三年知縣周人甲贊“鹵城現影”詩所述:“料得天公欲雨情,煙云變幻鹵王城,層層雉堞都如繪,海市樓臺幻影成”。這是最如實的描繪。
在今橫澗鄉孤山村南。四周平坦,“孤山”獨出。每當日沒西山,周圍“林巖盡瞑”的時候,唯獨它“夕陽猶照”,“一峰獨青”。論海拔它并不比眾山高夕,然而它獨能“晚照”,所以歷代稱奇。
在今代縣康家溝南麓(原屬我縣)。因系峨河支流,久稱峨嶺。傳說一入秋季,嶺上草木,很快變紅。道光時知縣周人甲對此也有過贊詩:“百仞層峨接遠空,秋來不與眾山同,雁門多少征人血,染遍峰頭草木紅?!?/span>
橫貫繁峙縣東西百三十里的滹沱河,沿途接納了大中支流十幾條,這些從南北兩山涌來的大水(特別是羊眼河、沿口、雙井等河)都要帶下無數的亂石,可是一入滹沱河床,“石”就“落”而不見。究其原因,不外乎一是河基軟,細砂多(尤其是西部);二是坡度平,亂石或沉或淤都可沒入地下。
在南峪口的峪道溝口。此景主要指雨過天“晴”后的清早,峪口周圍有一種特殊的五光十色的靜“嵐”晨色。千錦百繡,翠色欲流。道光知縣周人甲的贊詩對原意做了最生動的描述:“雨余淡曉靜無塵,峪口晴時分外新,百仞嵐光重到眼,幾回過此獨留神”。
“繁峙十景”,流傳已久。到底從什么時候開始,因舊志無載,難以考究。但即使從周人甲題詩的道光十三年算起,也已有百四十年的歷史 。
來源:人文繁峙
上一篇:繁峙:人居環境美 富農產業興
下一篇:憨山景區:打造特色文化旅游新領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