廣告推廣
柏楊嶺
碑洼
四煙洞
高泥峁墩
老營
從柏楊嶺一路南下,二十五華里處便是歷代駐軍的大本營,老營城了。老營在歷代是兵家必爭之地,因為它座落的位置特殊,是防御外敵的駐軍,指揮中心。歷代朝庭也對老營采取一切措施進行了重點防護。
老營城堅固是出名的,歷史上稱銅偏關,鐵寧武,生鐵鑄成老營堡。城高三丈六,有兩丈六是用巨石砌成,頂部是用每塊二十五斤的大磚砌筑而成。城上五個城樓〈有一個是魁星樓),四個敵樓,何等威風壯觀。
為了保護這座城,在城的北二里專門修了一條護城長城,現在還完整存在。
修了四座護城樓。外層磚石全剝,只剩土夯中心了(1975年修北城水池時把四個護城樓全拆了)
又在二沖峰梁的頂部修了一個高大的土臺墩,本地人叫二沖峰臺墩,如今還存在,緊靠長城。
在西岳廟山,東岳廟山各修一臺墩,現存在。
在東門外過河處修大石洞三孔,本地人叫三眼洞,上置三層木結構的敵樓,叫東關隘樓。(明嘉靖二十三年修)。南北對接長城。1937年毀了(水刮了),我記住一孔石洞。后來也拆了。此樓縣志有詳記。
從老營東門外,由北向南緊靠城墻有一條長城,一直到陽方口。
老營城墻四周有又寬又深的護城河。如今東門,南門外還清楚可見。
老營城南的駐軍兵寨和老營城相隔一條護城河。是老營駐軍的營寨,也是偏關周圍最大的駐軍核心營寨。老營城里只是兵府衙門。駐軍就在南關兵寨。明清時期額定兵員五千。還配有其他設施。(元順帝時老營最多駐軍達到17000多名)。
小營(明嘉靖七年總兵李瑾建),老營西南二里有駐少量部隊的營盤,故稱小營。小營,南關互為倚角之勢,想的多么周全。
老營關河南還有高大的硯臺墩。
以上這些現在都有痕跡存在。
可見歷代朝庭對老營城的重視程度。老營真可謂,金城湯池,固若金湯?。?!
來源:忻州故事
上一篇:忻州偏關:綠魂精神永相傳
下一篇:中國年·偏關味|冰上的熱鬧